>>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不忘初心
2019.01.07第八期
2019-01-07 07:16:19   
2019-01-07 07:16:19    来源:宁夏日报

nxrb2019010708_b.jpg

巡诊、看诊、问诊、会诊、坐诊“五诊”联动,蓝色、橙色、红色“三色牌”警示——

中卫“廉情诊所”打通基层反腐“最后一公里”

  最近,中卫市中宁县舟塔乡康滩村村民都在议论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这要从村民向村里“廉情诊所”反映的问题说起。

  “孟主任,我们村在发放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费时,村干部变相给自己发补助,这‘病’你们能不能给治?”

  “我们治的就是这种伤害群众利益的‘病’!”

  去年9月12日,一位村民来到村委会反映康滩村给村干部发放秋季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费,有变相发补助的问题。在“廉情诊所”坐诊的孟学义详听细问,将情况一一登记在案,并第一时间将问题报告给舟塔乡纪委书记陈永山。随即,乡纪委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过多方走访调查核实,2016年秋季农田水利建设时,康滩村私自给该村9名1村干部发放补助费15840元,问题属实。经舟塔乡党委研究决定,对康滩村党支部在全乡进行通报批评,责令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康俊庭,村报账员张斌作出书面检查,对违规发放的补助费15840元予以清退。康滩村“廉情诊所”将处理结果向线索反映人进行答复时,反映人对答复结果很满意,村民亦是津津乐道。

  这是中卫市在全市村一级探索建立“廉情诊所”监督工作机制后,舟塔乡为群众办的好事之一。

  去年,中卫市对照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乡村两级腐败案件依然多发频发,这种现象的发生充分暴露出乡村两级党组织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村党支部纪律检查委员职能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管党治党的“神经末梢”没有从根本上激活。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中卫市委、市纪委监委创新探索,在全市乡(镇)村探索建立了“廉情诊所”监督工作机制。”

  新机制要求在每个乡(镇)党委成立“廉情诊所”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协调本乡(镇)“廉情诊所”监督工作。在各村设立“廉情诊所”,由乡(镇)纪委书记担任“诊所”主任,村党支部纪律检查委员担任“诊所”副主任,组织驻村工作队员、村监会成员等每日值班,采取巡诊、看诊、问诊、会诊、坐诊“五诊”联动,接受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强化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廉情诊所”在运行中,聚焦涉农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涉黑涉恶、村干部家族势力腐败问题,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对“廉情诊所”诊断的尚未构成违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放蓝色诊断牌及时提醒;对一般违规问题,出示橙色诊断牌,督促纠正,防止小病养成大患;对违纪事实清楚的问题,直接亮“红牌”,按程序移交乡镇纪委或办案协作区查处。其中,涉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问题线索,移交县(区)纪委查处;涉及普通村干部的问题线索,移交乡(镇)纪委查处;对一些复杂、涉及面广、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转诊”至上级党委或县(区)纪委“诊疗”。

  中卫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廉情诊所”机制的建立始终以为民服务为落脚点,设在群众身边、站在群众当中,是宣传落实政策的“渠道”,通过向村民答疑解惑,发现和解决问题,警示和教育村干部廉洁履职,严格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惠农惠民政策,让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农村落地见效;是村民反映问题的“平台”,通过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坐诊”,让村民有地方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拉近了干群关系,架起了纪检监察机关与群众的“连心桥”;更是发现问题的“前哨”,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

  自去年7月开展试点以来,中卫市34个村“廉情诊所”坐诊接访128人次、看诊监督30次、问诊监督31次、巡诊8次、集中会诊53次,收集整理和协调解决问题174个,发现未构成违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11个,发现违纪问题7个,对2个村亮了“红牌”。(通讯员 彭红兵 施扬)


打破“开会念文件”模式  到实践中找抓手寻突破

“小微”硬举措磨出监狱党建“实诚心”

  不久前,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的党员过了一个难忘的主题党日——走进银川监狱,聆听警示教育宣讲。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段段真诚的忏悔像隆隆雷声鸣响在耳畔,让党员干部们深受教育。这样的主题党日,得益于银川监狱推行的“融入式”党建新模式——监区14个党支部积极与其他单位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既为监狱党日活动汲取经验,也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党性教育平台。

  去年,自治区监狱局在全系统内号召创新载体,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各单位均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载体。“过去认为基层党建不过是收收党费、偶尔开开会、念念文件,现在有了抓手,大家都把党建‘虚功’做得越来越扎实。”固原监狱一监区党支部书记任三科感受深刻。去年,固原监狱党委改进评优评先机制,将党员“应知应会”测试作为重要依据,涌现出的先进典型90%都是立足岗位作贡献的一线党员干部。当地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西吉将台堡成了党员们经常进行红色教育的场地,把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血脉。

  监狱系统青年警察多、党员比较集中,又因其政治机关的特殊性,是最有条件也最应该把党建抓好的单位。但前些年,监狱党建“灯下黑”问题长期存在,究其原因是大部分精力放在抓业务上,让很多基层支部书记觉得“监区长是实的,支部书记是虚的。”为此,监狱系统在去年基层党组织换届中,开启了一场系统内党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改革。就像宁夏女子监狱政治部主任张婧说的,“在提拔、重用中树立党务工作大有可为、党务干部大有作为的导向。”去年的集中换届,让全系统112名55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的干部走上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

  严把选人入口关的同时,监狱局机关党委建立起季度督查、年中评议、年末述职评议等多重考核机制,以软弱涣散党支部为突破口,“逼迫”党支部书记真正重视党建工作,动起来、干起来。过去以开会学习为主的刻板单一的“三会一课”,现在用上了专题讨论、提问、集体朗诵、观影观摩等形式,让党员有兴趣、有积极性参与其中。

  去年12月的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会,更是让各监狱支部书记一一上台接受“检阅”,要求大家述职时用事实说话,还要主动亮短板、揭软肋、说不足。热辣直接、不留情面的点评都是过去少有的。以党建工作抓责任落实这一“最大政绩”意识蔚然成风。一年来的改革,让干警政治素养强了,治警手段严了、监区麻烦事少了,全区监狱连续14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发案、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记者 和牧川)

  相关链接:

  “旗舰”铸警魂

  海原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

  “云监管”火眼察秋毫季考核清风伴医行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